论文导读 | 新中国资产负债表 70 年演进
新中国资产负债表 70 年演进
♪
作者:王世杰 杨世忠
《会计研究》2020年第1期
一、研究缘起
2013 年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同时政府和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完善,成为当前全球少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国家。新的资产负债表形式为政府资产管理、财政风险防范、自然资源管理、宏观经济决策等提供了工具,也对传统资产负债表理论提出了挑战。面对新挑战,不管是不顾现实情况照搬传统理论,或是迁就现实需要放弃理论逻辑,均有偏颇。通过梳理新中国资产负债表 70 年的演进历史能够对部分问题答疑解惑,探求演进规律能够为资产负债表的核算逻辑应用到新的领域提供启示。
二、研究内容
按照企业和政府分别梳理传统资产负债表的报表格式、项目、核算基础、编制方法和平衡关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
吸收古今中外经验初步统一的资产负债表在表式、编制方法和平衡关系上与当前并无太大区别。
20 世纪 50 年代初
我国学习苏联,对资产负债表先后采取了“改变内容结构”、“弃之不用”、“用资金平衡表来替代”等三种方式进行改革,但是成效不佳。
20 世纪 60 年代初
中国以资金平衡表和资金活动情况表的名称分别恢复了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发明中国式的资产平衡关系“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取代了经典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权益”,主要反映计划经济中的资金运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吸收了历史经验,趋同于国际惯例,企业与政府资产负债表恢复了名称,回归经典平衡关系,全面反映核算对象的权责利关系。
新中国 70 年资产负债表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演进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名称、表式、项目、编制基础和编制方法经历巨大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需要,但资产负债表核心的平衡关系并未变化。中国应用的资金平衡关系“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是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仅反映资金的使用和来源,不考虑资金背后的责任和义务关系,“资产=负债+权益”本质上反映委托代理下,同一主体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平衡关系。
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借鉴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遵循“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实质上是简化的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和国民经济与企业资产具有不同特点,涉及众多主体,因此难以直接套用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和方法。应该结合新型资产负债表核算内容的特征、相关制度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发展资产负债表理论,使新型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反映权责利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研究心得体会
四、专家点评
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资产负债表的演进过程,提出利用资产负债核算的逻辑关系,开展对自然资源等新型资产负债的核算,继而拓展了资产负债表核算的应用领域。虽然文章应用的是较为简单的文献研究法,但是由于核算对象的复杂性,以及要改变现行核算方式的困难性,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